12月30日,每周新闻速报

[2024-12-30]

工信部:2025年推进工业5G独立专网建设

近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到,2024年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419万个,千兆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亿户,实现“乡乡通5G”。预计全年,电信业务总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同比均增长11%左右。

会议强调,2025年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其中包括: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工业数据流通和交易机制。坚持“点、线、面”协同,加快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面向重点行业“一业一策”制定数字化转型指南,用三年时间建设200个高标准数字园区。分行业分区域布局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进工业5G独立专网建设,壮大多层次系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和重点场景应用。全链条推进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加快建设先进计算产业体系。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双千兆”网络发展政策措施,试点部署万兆光网,力争累计建成5G基站450万座以上。有序推进算力中心建设布局优化,加快网络升级“联算成网”。推动5G演进和6G技术创新发展。强化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完善APP全链条治理长效机制。提升无线电频谱技术创新能力和频谱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强细分行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推动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极端场景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韩国国会通过《AI 框架法案》:建设治理体系、支持产业发展、防范可能风险

韩国国民议会当地时间昨日通过了《人工智能发展与信任基础创建法》,该方案预计在明年初得到内阁会议通过后在 2026 年 1 月开始实施。韩国也因此成为欧盟后全球第二个通过“人工智能法案”的国家或地区。

韩国《AI 框架法案》主要聚焦建设治理体系、支持产业发展、防范可能风险这三大方面:
建设治理体系,该法案规定韩国科学与 ICT 部部长可同相关机构和地方政府协商,每 3 年制定并实施旨在加强韩国 AI 竞争力的 AI 基本计划;此外还为韩国人工智能委员会、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的运作确立了法律基础。支持产业发展,韩国《AI 框架法案》为韩政府支持 AI 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法律支持;该法案还计划通过指定 AI 园区、促进 AI 数据中心建设等方式来支持韩国 AI 生态发展;这一法案也规定了培养 AI 时代人力资源、促进中小型 AI 企业发展的措施。防范可能风险,该法案将高影响力 AI 和生成式 AI 定义为受监管实体,规定相关开发方需确保 AI 透明度和安全性;并为政府支持私营企业自愿进行 AI 可靠度、影响性评估提供了依据。


五部门意见:加快构建国资央企大数据体系,在广电等行业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近日,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下发的《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已对外公示。总体要求提出,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关键,以健全企业数据权益实现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分类推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提升企业竞争力,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提升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内容方面有提到:

完善企业数据权益形成机制。企业对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或合法获取、持有的数据,依法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民商事合同或行政协议约定的各类数据权益。推动数据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分置运行,鼓励探索市场化、场景化的“授权使用、分享收益”新模式。企业行使数据权益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循诚信原则,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完善企业数据权益保护机制。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对其合法获取、持有的数据进行开发利用、流通交易,保护其经营收益等合法权益。企业有权依法或依合同约定,自主或委托他人基于其合法获取、持有的数据开发数据产品或提供数据服务。鼓励企业采取共享开放、交换交易、资源置换等多种方式流通数据,促进数据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发、高效流通和价值复用。建立健全数据权益流转机制和多元化争议处理机制,在企业发生合并、分立、解散、被宣告破产时,推动相关权利和义务依法依规同步转移。

健全企业数据收益分配机制。构建公平高效的数据要素价值分配机制,引导企业在数据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供给、流通、使用中实现数据价值的创造和提升。坚持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根据相关主体在数据产品和服务价值形成过程的实际作用,获得与其贡献相称的收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探索建立数据产品和服务的收益分配调节机制。企业承担政府和公共事业相关系统建设运维形成或获取的数据资源,其开发利用行为应严格遵守公共数据资源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和协议约定。

提高数据治理能力。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健全数据资源管理机制。推动数据管理相关国家标准贯标,规范开展数据治理能力评估,强化企业数据治理和质量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推广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平台服务,支持企业开发和使用智能化工具,建立覆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各环节的数据资源体系。落实国家数据分类分级和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法规要求,在防范实质性风险前提下,鼓励企业针对不同敏感级别的数据和数据处理场景,采取差异化的数据安全与合规管理措施,优化对同类型数据处理行为的内部合规审批流程,加强数据流转分析和风险监测。鼓励企业采用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隐私计算、匿名化等技术模式,促进数据安全流动和开发利用。

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引导企业加快向数据驱动的经营模式转型,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推动实现流程优化、组织重塑、效率提升。鼓励企业强化多源数据整合分析,准确把握供需结构、客户偏好、价格变化趋势,提升企业洞察市场和适应市场的能力。支持企业打通生产制造、流通销售与供应链等数据,实现系统化、高效化管理,提高企业资源配置和运营效率。支持企业利用数据分析、数字仿真等技术,加快产品迭代,提升创新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建场景驱动、技术兼容、标准互通的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促进大中小企业数据共享共用。鼓励探索创新基于可信第三方的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运营模式,推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流动和融合利用。实施“国有企业数据效能提升行动”,加快构建国资央企大数据体系,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国有企业数据管理机制,优化科技创新考核指标体系。

支持企业开放数据服务能力。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创新数据运营模式,开发决策参考、市场营销、需求定制、风险管理等数据产品和服务,更好服务各类经营主体。发挥可信第三方作用,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建立互信合作机制,加速要素流通、重组和融合创新。支持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提升工业互联网应用质效,促进产业数据高效汇聚和协同利用。

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制定数据产业发展促进政策,围绕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和安全治理,培育壮大数据企业。支持企业面向人工智能发展,开发高质量数据集。在科研、制造、农业、能源、交通、金融、通信、广电、医疗、教育、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打造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深化“人工智能+”应用赋能千行百业。聚焦无人驾驶、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数据密集型产业发展需求,加速数智融合关键技术创新。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组织机制作用,推动建立数据开放社区,支持开源数据集建设。健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科学数据有序开放,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促进社会治理和服务模式创新。拓展企业数据在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数据驱动的服务模式创新,持续引领消费、文化、娱乐、健康等生活方式变革。推动建立新型政企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共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围绕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商圈、数字乡村等重点场景,深化公共数据和企业数据融合应用,赋能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预计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910万部,华为占据半数份额

中国是全球最大且最重要的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预计2024年将占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的50%以上。Counterpoint Research日前发布《2024年中国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趋势》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的三大关键趋势:

趋势1:增长速度放缓。自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诞生以来,中国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但目前增速有所放缓。预计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到910万部,同比增长2%,这一增幅与前几年三位数的同比增长率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并推动更广泛的普及,创新且更具吸引力的使用场景将变得至关重要。

趋势2:大折叠手机表现优于小折叠手机。在折叠屏手机类别中,大折叠手机的表现优于小折叠手机,这主要得益于大折叠手机提供了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受此趋势影响,OPPO和vivo今年相继停止了小折叠手机的生产。然而,与上面的趋势相反,小米在7月推出了其首款小折叠手机Mix Flip,市场反响热烈。

趋势3:华为保持领先地位。华为在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占据了约一半的总出货量。华为最新推出的产品,包括X6和突破性的三折叠手机,有望进一步推动出货量增长,并巩固其市场地位。这款三折叠手机在设计和功能上迈出了大胆的一步,进一步拓展了手机折叠屏技术的可能性边界。

报告同时指出,尽管中国的折叠屏手机市场增速放缓,但在饱和的智能手机市场中,折叠屏手机市场仍是一个亮点。


三星计划明年缩减折叠机40%出货量

近日,据行业消息透露,三星对于下半年即将登场的Galaxy Z7系列采取了极为谨慎的出货策略,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悉,三星为Z Flip 7 定的目标出货量仅为300万部,Z Fold 7更是低至200万部,两者相加的可折叠手机总出货量被牢牢控制在500万部这一规模。与此前Galaxy Z6系列高达820万部的出货目标相比,此次Z7系列出货量目标减少39%,这一显著变化折射出折叠屏手机市场正在面临严峻的形势。有分析认为,Galaxy Z6 系列在市场上的表现未达预期,很可能是导致三星此番调整出货策略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折叠屏手机虽一度被视为智能手机市场的新增长点,众多厂商纷纷涌入该赛道,但随着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消费者对于折叠屏手机的新鲜感逐渐消退,加之其高昂的价格、相对有限的应用适配以及仍有待提升的耐用性等问题,使得折叠屏手机的市场热度出现明显下滑,整个折叠屏赛道呈现出趋冷的态势。

Counterpoint Research发文称,折叠式智能手机显示屏在2024年Q3的同比出货量首次出现下降,预计2025年的出货量也将继续下滑。据了解,2024年Z Flip 6的面板出货量将比2023年的Z Flip 5减少超10%。三星作为折叠屏手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此次对Galaxy Z7系列出货量目标的大幅收窄,或许也预示着整个行业将进入一个重新审视和调整发展策略的关键时期。未来,折叠屏手机厂商们需要在技术创新、产品优化以及价格定位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以重新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折叠屏手机市场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否则,该赛道的前景将不容乐观。


中国5G用户数突破10亿大关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2024年1—11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在5G网络建设方面,截至11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419.1万个,比上年末净增81.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3.2%,占比较上年末提高4.1个百分点。

在5G用户方面,截至今年11月末,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10.02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8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56%,占比较上年末提高9.4个百分点。这是通信业一个历史性的成就。5G,已经成为我国移动通信领域的绝对主导技术。

从运营商来看,中国移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其5G用户达到5.47亿户,5G用户渗透率为54.4%。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则公布了“5G套餐用户”数据,分别为3.49亿户和2.89亿户。


Counterpoint:59%的受访者计划在一年内升级到Gen AI智能手机

近日,在 Counterpoint Research 对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波兰和日本等7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中,32%的受访者表示对生成式AI(Gen AI)不陌生。其中北美的认知度最高  (72%),日本最低(7%)。智能手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通过他们的设备接触这项技术,尤其是Z世代用户。

由于智能手机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9%的受访者表示计划在明年购买支持Gen AI的智能手机,这一趋势在美国最为强劲,其次是德国和法国。这项调查于2024年9月进行,目的是评估人们对Gen AI的认知度、该技术的影响、人们的担忧、其带来的增值以及对未来智能手机购买决策的影响。

在认知方面,超过25,000名受访者中,有32%的人主要通过聊天机器人和搜索引擎了解生成式AI。在智能手机使用情况方面,有认知的用户中,其中73%已经在他们的智能手机上使用了Gen AI,这进一步凸显了智能手机在提升技术知名度和商业化机会方面的关键作用。在主要优点方面,69%的用户认为Gen AI的省时功能最为重要。在购买意向方面,5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2025年9月之前更换为支持Gen AI的智能手机。在支付意愿方面,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支持Gen AI的智能手机支付额外费用。


苹果手机国内激活量份额相比2年前差远

从目前中国市场情况看,国人对iPhone的追捧程度确实大不如前。有数码博主近日公布了W50这一周,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的激活量份额,其实现了环比大涨,但还是不及前两年同期。W50期间,中国市场苹果手机激活量份额约为16%,相比W49约12%的份额实现了大幅增长。

在2022年和2023年同期,苹果的激活量份额均高于2024年,分别约为21%和18%。实际上,从W37这一周开始,苹果在国内的激活量份额整体都是逐年下降的态势,代表2024年的红线基本都在黄线和绿线之下。对于现在的iPhone国内市场表现,除了跟苹果创新缓慢,手机本身短板明显有关外,更多的还是国产手机越来越好。


2024年1—11月中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5947亿元,同比增长2.6%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2024年1—11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11月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5947亿元,同比增长2.6%,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0%。用户方面,截至11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及中国广电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7.9亿户,比上年末净增4682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10.02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8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56%,占比较上年末提高9.4个百分点。网络建设方面,截至11月末,5G基站总数达419.1万个,比上年末净增81.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3.2%。


三大运营商11月成绩单:用户数据增幅放缓

截至发稿,三大运营商11月份运营数据全部出炉。相较前两月,不管是移动用户、5G用户还是宽带用户数据,三家运营商的公开数据增幅均呈现明显放缓趋势。

当月,中国移动的移动客户数净增82.4万户,用户总数达到10.05101亿户;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净增27万户,移动用户数累计4.2370亿户;中国联通未披露移动用户数,其“大联接”用户净增888.8万户,累计到达数为11.268亿户。

5G用户方面,中国移动的5G网络客户数净增143万户,累计达到5.4712亿户;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净增184万户,5G套餐用户数累计3.4937亿户;中国联通5G套餐用户净增127.8万户,累计到达数2.88902亿户,

有线宽带业务方面,中国移动的有线宽带客户数净增103.4万户,累计达到3.15868亿户;中国电信有线宽带用户数净增19万户,有线宽带累计用户数1.9681亿户;中国联通未披露11月份相关数据,三季度报告显示其9月底固网宽带用户为1.21亿户。


01.png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由智奇数美编辑整理,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返回列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