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名片,给予陌生来电另一种可能

[2024-12-09]

派送员的无声努力
孙师傅是一名快递员,他的手机一天至少要拨出50通电话,每一通都可能因为陌生号码的显示而无人接听。
“您好,我是XX快递,您的包裹到了,请下楼取一下。”这是孙师傅每天重复最多的话。可惜,大多数时候,他的话只能对着“嘟嘟嘟”的忙音说完。有时候,一个包裹需要拨打三四次电话,甚至到门口拍照、通知后再离开。


03.png

 

那天,孙师傅负责派送一个急件。打电话时,他没抱太大希望,电话却一下被接起了。电话那头传来一句:“您是来派送包裹的吗?看到信息了,我马上下楼。”孙师傅愣了一下:“您怎么看到的?”
“刚刚收到一条来电提示,写着XX快递正在派送,请您放心接听。”客户回答得轻松,却让孙师傅心里一暖。
从那天起,孙师傅的派送效率明显提高了。他再也不用一次次追着客户确认身份,只要一个电话,绝大多数客户都会提前了解来意,甚至主动接听。他笑着跟同事说:“现在电话也开始替咱们跑腿了。”


银行客户经理的难题
赵姐是某银行的一名客户经理,负责外呼提醒用户还款。有一次,她拨通了客户的电话,刚说了“您好”,对方立刻打断:“又是诈骗电话吧?别给我打了!”随后挂断了电话。赵姐心里又气又委屈。
“我们的号码是正常的银行外呼号,但用户根本不知道,一听不熟悉就挂,效率低得很。”赵姐和同事时常吐槽,但苦于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01.png


直到一周后,她的工作发生了变化。

那天,她拨出一个陌生用户的号码,电话刚响两声,对方便接了起来。赵姐正准备自我介绍,对方却开口了:“你好,是某某银行提醒还款的事吗?刚刚看到来电提示了,多谢提醒。”
赵姐愣住了。她拨出的电话前,用户竟然已经收到了她的身份和来电意图。这让她第一次感到外呼工作也可以这么顺利。
此后的日子,赵姐发现自己接到的投诉和误解少了很多,通话效率明显提高了。她再也不用一遍遍解释自己的身份,而是直接进入主题:“您好,我是某某银行客户经理,感谢您接听,关于您的账户情况……”
结束一天的工作,赵姐感慨地跟同事说:“沟通这件事,原来只需要一点点透明就够了。”

阿姨的选择
吴阿姨最近接到了不少陌生电话,很多都直接挂断了。“大部分是广告电话,不接更省事。”她一边跟邻居聊天一边摇头。
这天,吴阿姨接到了一个新号码来电,手机屏幕却同时弹出了一条来电提示:“XX装修公司给您致电,请您放心接听。”
吴阿姨犹豫了一下,还是接通了电话。对方很快说明了来意,原来是她前几天咨询过的一家装修公司,对方打电话来跟她确认细节。通话结束后,吴阿姨还特意保存了推送的名片信息:“以后有问题还可以直接找到这家装修公司,方便多了。”


02.png


对于吴阿姨来说,这次来电的特别之处在于,她的选择被尊重了。对方没有强迫她接听,而是用一条信息提前说明来意,留给她判断的空间。
后来,她逐渐养成了习惯。每次接到陌生电话,如果没有类似的提示信息,她便不再接听。而那些提前说明来意的电话,她大多愿意听一听,哪怕不需要,也会礼貌回复:“暂时不需要,谢谢你。”


企业的“第二次机会”

陈先生经营一家小型培训机构,每天有不少电话是关于招生咨询的。然而,他也发现,很多潜在客户并不是第一次通话时就决定报名。
有一次,他拨通了一位家长的电话,结果对方直接挂断了。陈先生以为这是一位无缘的客户,没想到半个月后,对方竟然主动打电话过来咨询课程安排。


04.png


原来,那位家长在收到陈先生来电时,也看到了推送的来电提示:“XX培训机构课程中心给您致电,请放心接听。”她当时并没有需求,但将名片信息保存了下来。后来孩子需要参加编程比赛,她第一时间找到了陈先生的号码。
这次通话后,那位家长为孩子报了一个长期课程,甚至还介绍了两位朋友来报名。陈先生感慨:“有时候,用户需要的不是马上接听,而是能随时找到你。”

写在最后
陌生来电曾经是沟通中的“灰色地带”,让企业难以触达用户,也让用户在拒绝与可能有用的信息之间犹豫不决。而故事中的改变证明,沟通可以更加透明,信任可以从每一通电话开始建立。


06.png


这不是技术的冰冷,而是服务中传递出的温度:一个透明的身份,一句贴心的提示,便能让一通陌生电话成为双方信任的起点。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次高效的连接;对于用户来说,这是一种被尊重的感受。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样的沟通方式,或许正是一种更好的方向。

返回列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