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每周新闻速报

[2024-07-15]

德国将在2029年底前从5G网络中移除华为等中国供应商设备

近日,德国政府与该国电信运营商已原则上同意,从2026年底开始,在5G网络中排除使用华为、中兴等中国供应商制造的设备。

在一份声明中,政府表示将分两步走逐步淘汰。第一阶段将要求运营商在2026年底之前从5G核心网中移除中国技术。到2029年底,中国供应商制造的天线、传输线路和发射塔等部件将需要从接入和传输网络中剥离。出身社民党的德国内政部长南希·费瑟( Nancy Faeser)称此举是对欧洲最大经济体数字安全的重要保障,降低所谓“安全风险”并避免单方面的依赖。

据路透社报道,华为反对将国家网络安全“政治化”。最近几周,内政部与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kom)、沃达丰德国公司(Vodafone Germany)、西班牙电信德国公司(Telefonica Deutschland)及联邦政府进行了谈判。德国运营商实际上一直在抵制淘汰中国设备的昂贵努力,尽管面临着美国的长期施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1日表示,华为等中国通信企业在欧洲运营了多年,为欧洲建设了高质量的通信基础设施,创造了大量就业和税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危害欧洲国家的国家安全。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只会破坏正常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林剑强调,希望德方尊重事实、理性决策,独立作出符合自身利益和国际规则的决定,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开放、非歧视的市场环境。


83%!中国在生成式AI应用方面领先世界

近日,一项调查发现,中国在应用方面领先世界。SAS委托科尔曼·帕克斯研究有限公司(Coleman Parkes Research Ltd.)对全球各行业1600名决策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83%的中国受访者使用GenAI。在英国,70%的受访者使用GenAI,美国以65%的应用率位居第三,澳大利亚以63%的应用率紧随其后。在接受调查的17个国家中,全球平均水平为54%。科尔曼·帕克斯公司董事总经理斯蒂芬·索(Stephen Saw)表示,中国的采用率“不一定等同于有效实施或更好的回报”。他指出,美国“在这一竞赛中略微领先,有24%的组织完全实施了GenAI,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为19%“。英国以11%的比例位居第三。

从行业来看,电信公司(70%)在使用GenAI方面已经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其次是零售(66%)、保险(60%)、银行(60%)和生命科学(58%)。在表示他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每天使用GenAI的行业中,电信行业以29%的比例位居第一,其次是零售业(27%)和银行业(23%)。调查的受访者来自各个行业,包括银行、保险、公共部门、生命科学、医疗保健、电信、制造、零售、能源和公用事业以及专业服务。


摩根士丹利《量子安全网络发展》报告:中国商用表现最先进

近日,摩根士丹利发布《量子安全网络发展》研究报告,指出随着量子计算等快速发展,关键基础设施需要量子密钥分发(QKD)等技术保护以抵御威胁。报告指出,量子安全网络的设计目的是防止量子计算机的攻击。报告引述美国国家安全局2023年年度回顾,“量子计算一旦实现,与密码分析相关的量子计算机将改变游戏规则。它将给我们国家最关键的信息系统带来威胁,并将破坏保护全球互联网和信息系统的密码系统。”IBM今年初也指出,“量子计算机让世界上的大多数算法过时了。”报告提到,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如英国电信(BT),运营网络并提供服务,包括通过BT专用光纤网络交付的专用高带宽端到端加密链接。随着时间的推移,电信运营商可能会使用量子安全性来区分他们的网络。然而,在短期内,需求可能来自企业客户(专用网络),这可能有助于为硬件购买提供资金。因此,报告预计未来几年不会出现与量子投资相关的重大资本支出上涨。

与此同时,卫星运营商预计将发挥重要作用,与地面网络相比,太空可以实现更远的距离和更大的量子通信覆盖范围。空间也有潜在的物理优势,低地球轨道卫星提供了延迟优势。鉴于Spacex公司在太空通信架构方面的快速部署,报告认为它可能会成为受益者,而欧洲电信卫星OneWeb公司的进展仍落后于SpaceX公司几年。从国家角度,报告认为中国在量子网络商用方面最先进。其北京-济南-合肥-上海可信量子网络自2017年以来一直在运行,“墨子”号卫星在天基量子通信方面取得了成功,在相距1000公里的两个地面站之间建立了超安全链路。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中国更重视QKD,而西方国家则倾向于关注量子计算。随着商业QKD组件产品的增长,能够在满足或建立行业标准的同时进行创新的公司可能会受益。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公司可以为国际标准组织带来真正的量子技术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们将有更好的机会将他们的技术方法整合到标准中,并且从长远来看,他们将具有竞争力。

在行业应用方面,报告重点提到了几大领域:政府和国防:对于需要保护大量机密和敏感长期数据的政府和相关机构来说,量子通信可能是有益的。银行和金融:银行需要保护个人客户和专有信息,同时也要确保数据可用于交易。量子随机数生成器已被用于生成安全应用程序和密码学操作的密钥,例如身份验证、数字签名和安全访问控制。数据中心:许多企业和政府机构需要备份其最关键的信息,并确保数据的可用性,以实现业务连续性。这些信息需要在数据中心本身以及在数据进出数据中心的过程中得到保护。医疗保健:任何导致机密患者数据泄露的网络安全漏洞都可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两部门:开展“网络去NAT”专项工作,进一步深化IPv6部署应用

近日,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工信部办公厅、网信办秘书局今日发布了《关于开展“网络去 NAT”专项工作,进一步深化 IPv6 部署应用的通知》。

《通知》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党委网信办,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各相关企业:IPv4到IPv4网络地址转换(NAT44)设备是将少量公网IPv4地址转换为较多的私网IPv4地址的网络设备。为加快IPv6规模部署和流量提升,根据《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署,现就开展“网络去NAT”专项工作,进一步深化IPv6部署应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细化工作方案,有序实现网络升级。基础电信企业要认真摸排NAT44设备部署应用情况并建立NAT44设备信息台账,制定“网络去NAT”工作方案和时间表,有序推进全网NAT44设备使用规模逐步降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将组织选取部分区域开展“网络去NAT”试点,到2025年7月底前实现试点区域基础电信企业NAT44设备总容量停止增长,主要移动互联网应用(APP)固网侧IPv6流量占比不低于70%。

二、紧抓关键环节,持续拓宽IPv6通路。基础电信企业要增加IPv6互联网专线产品供给,新增互联网专线默认开通IPv6功能。要加快实施家庭网关IPv6地址前缀二次分发功能升级。到2024年底,基础电信企业自有环境固定宽带用户IPv6连通率不低于80%。终端设备制造企业要严格落实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有关通知要求。各省(区、市)有关部门要推动属地终端设备制造企业加快存量家庭无线路由器IPv6功能升级。 

三、深化应用改造,主动引导流量迁移。互联网企业要深化应用服务IPv6升级改造,优化放量引流策略,实现注册、登录、使用全链条支持IPv6,提升固网环境下IPv6流量占比。内容分发网络(CDN)运营企业要推动边缘节点、核心节点等各层级支持IPv6,提升用户加速、业务调度和内容回源等IPv6流量占比。云服务企业要优化产品业务逻辑,向用户提供服务时默认启用IPv6功能。 

四、强化运行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稳定。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要科学合理推进“网络去NAT”专项工作,进一步强化网络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加强重要指标监测。针对开展IPv6升级改造的网络系统,要持续强化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做好重要系统网络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对于影响范围较大的设备升级、配置变更、服务变动,要制定预案,加强关键节点性能监测,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五、加强督促评测,促进工作实效落地。基础电信企业集团公司要对开展“网络去NAT”试点工作的子(分)公司给予必要政策倾斜和资金保障。要不断丰富监测技术手段,构建监测体系,按月开展分省基础电信企业自有环境固定宽带用户IPv6连通率、移动互联网应用(APP)固网侧IPv6流量占比、内容分发网络(CDN)IPv6流量占比(附件2)等指标统计。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将适时组织公布相关监测结果。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强化行业管理,加强工作指导。各省级网信办要督促互联网企业加强协同,合力推动“网络去NAT”目标完成。 

基础电信企业应于2024年7月底前将工作方案及信息台账报送至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和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后续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报送有关工作进展。


业界首发!中国移动《“弈衡”多模态大模型评测体系白皮书》正式亮相

近日,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国家电网、厦门大学、数据堂公司、浪潮集团和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布《“弈衡”多模态大模型评测体系白皮书》。白皮书聚焦于文生图、图生文、图文理解等各类应用场景,深入分析多模态大模型的应用需求,系统总结行业典型评测体系,并创新地提出“弈衡”多模态大模型评测体系,助力大模型技术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相比于语言类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具备对文本、图像、视频和音频等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的能力,在生产生活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多模态大模型评测面临评测数据更多样、评测任务更丰富、评测方式更复杂、评测成本更昂贵等挑战。如何应对上述挑战,构建全面、客观的多模态大模型评测体系,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国移动技术能力评测中心与业界权威机构、头部企业深入合作,攻关多模态大模型评测难点技术,完成“弈衡”多模态大模型评测体系构建,并编制白皮书。该白皮书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总结梳理多模态大模型的应用需求、评测方式、评测维度和评测指标,将评测需求划分为识别、理解、创作、推理四种任务;二是广泛调研业界多模态大模型评测技术和评测体系,从评测方式、评测维度和评测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三是提出“弈衡”多模态大模型“2-4-6”评测框架,针对图文双模态大模型,详细阐述基础任务和应用任务两大评测场景,评测指标、评测数据等四大评测要素,以及功能性、准确性、交互性、安全性等六大评测维度;四是针对多模态大模型演进趋势,展望评测技术重点方向。


国内发布国际首个6G外场试验网突破性成果

近日,北京邮电大学张平院士及其团队在语义信息论方面的理论突破、语义通信的关键技术等内容进行研讨,正式发布国际首个面向 6G 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外场试验网(以下简称“6G 外场试验网”)相关情况。

张平表示,在语义信息论指导下,团队提出了语义基物理模型、智简编码传输、模分多址等多项代表性的语义通信关键技术,搭建了国际首个面向 6G 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外场试验网。该试验网验证了语义通信在 4G 链路上可以达到 6G 传输能力,语义信道容量突破了香农极限对通信系统的禁锢,在三项通信核心基础指标 (IT之家注:容量、覆盖、效率) 上均获得 10 倍的性能提升。上述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到实验验证的完整体系。张平还称,该试验网的成功搭建,将为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提供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前期验证环境,降低 6G 研究门槛,形成贯通理论、技术、标准和应用的全产业链创新环境,促进跨领域创新合作。


CIRP:苹果用户换机周期越来越长,71%的iPhone设备使用已超两年

近日,消费者情报研究合作伙伴(CIRP)最新数据显示,随着换机周期的放缓,苹果用户持有设备的时间正变得越来越长。在最近 12 个月中,至少 71% 的 iPhone用户和 68% 的 Mac 用户称其旧设备使用时间已超过两年,而 2020 年这两个比例分别为 63% 和 59%;不过 iPad用户的增长幅度略小。

CIRP 研究表明,Mac 用户持有设备的时间显著增加,目前至少有 56% 的 Mac 用户愿意使用三年以上再去更换新机,而 2020 年这一比例仅为 40%。分析师指出,随着 2020 年 M1 芯片推出,苹果 Apple Silicon 在性能和能效方面取得了重大提升,因此 Mac 电脑已经能够满足“要求苛刻的任务”的处理需求。当然,新冠疫情的暴发可能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行为,例如早期阶段对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的需求激增,再加上后续出现的经济不确定性,导致大量消费者在换机方面变得更加谨慎,他们更愿意继续使用现有设备而不是购买新设备。

彭博社 Mark Gurman 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他表示:使用超过两年的老款 iPhone 和 Mac 设备的用户比例急剧上升。他认为,导致这种局面产生可能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新机“挤牙膏”、设备耐用性和可靠性的提升、用户需求的变化。他认为,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其当前设备仍可应付日常使用需求,因此大多数用户没有频繁升级的需求或动机,无论是摄像头、存储空间或处理器的升级,都没有那么重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新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颁发许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工作座谈会,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颁发许可,批复在广西南宁、山东青岛、云南昆明、海南海口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出席会议并讲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主持会议。山东省副省长周立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许永锞,海南省副省长尹丽波,云南省副省长刘勇,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柯瑞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忠岳,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出席会议。

金壮龙指出,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作为连通全球网络的国际通信枢纽,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通信发展,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为我们新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取得了长足进步,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呈现梯次布局,构建了覆盖亚太、北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通信海缆网络,有力支撑了数字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交流。

金壮龙强调,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新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为契机,拓宽对外互联通道,做好国际通信发展、监管、安全各项工作,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要加快新设出入口局建设,以基础电信企业为责任主体,各地方政府、通信管理局等充分参与,形成工作合力。要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撑电信业务开放、跨境数据流动、国际数字贸易等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服务地方外资引进和企业国际化发展。要加强出入口局安全运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网络韧性和承载能力,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确保设施运行稳定、网络质量良好。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发布

近日,国家数据局正式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全文。《报告》显示,2023年,数字中国发展基础更加夯实,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全国数据工作体系初步形成;数字中国赋能效应更加凸显,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数字安全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更加深入。

从数字基础设施来看,《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5G基站数达337.7万个,同比增长46.1%;平均每万人拥有5G基站24个,较上年末提高7.6个百分点。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超过810万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算力总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近30%,存力总规模约1.2ZB(1ZB等于十万亿亿字节);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进入落地应用阶段;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0EFlops,增速超过70%;全国累计建成国家级超算中心14个,全国在用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达633个、智算中心达60个,智能算力占比超30%。

从数字技术创新活力来看,《报告》显示,我国基础数字技术能力持续增强,数字技术领域保持较高的创新热度。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增速位列前三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基础通信程序领域,同比分别增长59.4%、39.3%和30.8%,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先进计算、人工智能、5G/6G等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不断突破。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量子计算机、新型显示、3D打印、脑机接口等技术研发进度不断加快。

在数据要素市场方面,《报告》显示,我国数据产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同比增长22.44%。截至2023年底,全国数据存储总量为1.73ZB。2023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总流量为0.27ZB,同比增长15.2%。


Gartner:64%受访者不希望客服系统部署AI

近日,市场调查机构 Gartner 今天发布调查报告,表示 64% 的受访客户不希望客服使用 AI。该调查还指出 53% 的客户如果发现某家公司客服使用 AI,会考虑转向竞争对手。

Gartner 于 2023 年 12 月问卷调查了 5728 名客户,虽然不少客服公司都在积极部署 AI 服务,但客户对此并不买账。客户认为客服系统引入 AI 之后,联系到人工客服变得更加困难,而另一方面的担忧是 AI 提供错误答案。简要附上受访客户担忧如下:

60% 的受访者认为部署 AI 客服之后,更难找到人工客服。

46% 的受访者担忧 AI 未来会完全替代人工客服。

42% 的受访者担忧 AI 提供错误的答案。

34% 的受访者担忧导致数据不安全。

25% 的受访者担忧 AI 客服系统不公平,会偏向某些客户。


07.png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由智奇数美编辑整理,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返回列表
在线客服